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9月29日,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采访,他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全球市场已处于领先地位,相比燃油车领域领先很多。
电池技术取得创新突破 中国电池供应海外市场
欧阳明高指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特别是在电池技术上,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我的依据是,目前宁德时代的锂电池正在为全球各大汽车厂商供货,包括特斯拉、奔驰、宝马等,都在采购中国的动力电池。”他说,在这方面,宁德时代、比亚迪都具有电池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
欧阳明高还特别用刀片电池技术进行了举例。他告诉记者,刀片电池很薄很长,单体厚度仅有0.3毫米,这个制造工艺难度很高,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创性。他表示,这样的构造能够大幅度地节约电池体积,提高车辆携带电池包的总量,进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实际上电池包里面有一半以上的体积装的并不是电池,而是相关的配件和结构件,只有40%是真正的电池体积。现在通过刀片电池的创新,电池的比例将从40%提升到60%。”欧阳明高说。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同体积的车辆内能够携带更多的动力电池,直接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此外,欧阳明高还介绍了以碳化硅为核心材质的充电器。这是目前最为先进的电子半导体材料,当其作为充电器时,由于具有高频率特性在高电压大电流传输方面具有优势,能够达到更高的效率,更低的发热量和更小的体积。能够明显的提升充电速度,解决新能源汽车补充能源时的痛点。
在智能出行方面,欧阳明高介绍了云数据仿真平台。“发展智能驾驶、无人驾驶需要大量的道路试验和测试数据,如果光靠车跑的话费时费力费钱,我国的软件企业通过云端仿真平台,设置场景,模拟数据。不用实际跑车,在计算机上就把所有的场景所有的数据在虚拟环境中设置,提高研发的效率,加快研发速度,同时也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正是因为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三电技术和软件技术上取得的创新,欧阳明高相信,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新能源汽车实现全面市场化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
在谈到新能源汽车实现市场化时,欧阳明高认为,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具备了完全市场化的能力,但关键还要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
他表示,如果续航里程同为500公里,那么燃油车的成本依然相比新能源汽车具有一定优势。而成本主要在电池。对于那些短途通勤的消费者,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200公里续航级别,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此外,他还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也已经较为可靠。他表示,虽然近来电动车起火自燃的事故屡见报端,但是整体而言,“电动汽车自燃起火的概率并不燃油车概率多。”
氢燃料技术发展超预期 即将进入产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明高还重点提到氢燃料电池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超出预期。他认为,2020年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元年。
“过去燃料电池比功率不够、寿命偏短、跟国外差距过大等问题,在国内企业的努力下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突破。”欧阳明高提到,中国已经吸引了全球氢燃料电池技术,自主的产业链也初步建立。
“从发动机关键部件空压机国内已经突破,电堆的技术也有突破,膜电极前两年都是进口的,现在国内也有自主生产的能力。”
目前,燃料电池轿车的成本还偏高,但商用车的成本已经比国外还要低了。同时,燃料电池客车续航里程已经可以达到700公里,而5年前这一数字只有250公里。
欧阳明高认为,如果今年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为标志,他相信未来10年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完成了技术突破,进入到成本下降的阶段。
“虽然燃料电池成本相比锂电池汽车还是很高,但过去10年锂电池成本降低了80-90%,希望未来10年燃料电池有同等规模的降低。”